《蛊真人》杂评
初二(2025.1.30)——到初六(2025.2.3)共五天花了约70个小时把《蛊真人》看了一半(约400万字)。
谈《蛊》先谈主角——古月方源。方源是纯粹的实用功利主义者,身边的一切全给追求永生让路,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钱财(元石、仙元石等)蛊虫等修炼资源甚至规则、秩序、伦理、道德也是可利用的,这些全是为了永生服务。
方源没有感情只有利益,他是一个无情的修炼机器。这点和很多修仙小说的主角一样,只不过其它类似的修仙小说如《凡人修仙传》会有一层粗糙的感情披风,如韩立对家人、家族的关怀,对伴侣,但是这种感情的塑造十分粗糙完全只是对修仙生活打怪升级的简陋点缀,根本不可能从上面共情到什么真情实感。而《蛊》直接就连这些粗糙的点缀都不要了,主角方源几乎没有任何感情、有且仅有一个欲望——永生,在这个唯一的欲望下主角的其它人的欲望直接没有任何描写,主角没有性欲、食欲、被认可的欲望等等。这甚至都不是对这些人的最基础欲望的压抑,这些欲望在主角身上根本没有任何笔墨——没有欲望何来压抑?对于大多数读者方源这个人物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此——将“永生”的欲望坚持到底——无视一切世俗律法道德、于刀尖上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这是一种类似安提戈涅的“本真行动”。但有趣的是,如果跳出书外,作者为了塑造方源这一“本真”“魔性”的形象所采用的方式恰恰是倒错的,即刻意去违反世俗律法与道德(“我要逆反、做一些邪恶的事情我就崇高、神圣、与众不同了!”)真正的本真行动是不被符号学定义,能够超越符号学系统对你的把握,它是一个作为副产品的结果而非目的(一个衡量标准),并不是要追求符号学的死亡,而是要期待一种整个共同体的调节系统为你调整可能性,重新为符号学系统/现行的社会秩序本身立法,将我的这种不可能性铭刻进去。在这里还有一个衡量标准:在认识论上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是什么,但明确知道坚持下去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此外,除开作者在书中夹带的大量私货,残酷至极、利益、个人主义至上的蛊师世界(加上19年被净网行动封禁的buff)增加了读者的带入感,因为作者刻意描写的如此极端的蛊师世界无疑是对”新自由主义“下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生活的一种浅薄的隐喻。
总的来说,《蛊》还是和其它修仙小说没什么本质区别,不值得花时间去读,但《人祖传》恰到好处的穿插于《蛊真人》的书中书的形式在网文中还是蛮新颖的。